数据库上云争夺战打响,阿里云“新瓶”要酿“新酒”?
2019-11-05 15:34:17
  • 0
  • 0
  • 0
  • 0

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云计算推动下,数据库这个将近50年的行业正在发生快速变革。

不久前,阿里云宣布与开源数据库厂商MongoDB达成合作,根据协议,前者将成为全球唯一可提供最新的MongoDB服务的云厂商。

直接看这个消息,可能多数非行业相关的人有点不太敏感,事实上,近些年来,随着一向扎根于本地服务器的传统数据库行业与云计算发生激烈碰撞,2018年开始开源数据库厂商Redis、MongoDB等纷纷修改协议,限制开源数据库在云上的使用,而现在阿里云和MongoDB主动合作开发适合云上的版本,证明了数据库上云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

早在2014年,AWS就发布了业内首个云原生数据库Aurora,阿里云在2017年跟进,发布了国内首个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现在,开源数据库巨头主动来合作,无疑是这一趋势深化的表现。

动因并不复杂,云计算+数据库能带来更低的运营成本、更高的灵活性,以及与未来物联网、5G结合满足庞大而复杂数据需求的能力,传统数据库巨头,包括Oracle在内都无法抵挡这个趋势。

而从整个云计算行业来看,这个赛道的竞逐也早已展开,大大小小的云计算厂商都在入局,在这场全新的战争中,云计算们是如何搏杀的,又如何去赢得自己的位置,AWS、阿里云这样的巨头优势又在哪?

用酒瓶与酒比喻,一个通俗易懂的“云计算+数据库”竞争态势和未来挑战浮出水面。

云计算的“酒瓶”与数据库的“酒”出现三种搭配方式

如果把载体比较做酒瓶,把数据库产品比作酒,那传统数据库毫无疑问是“旧瓶”装“旧酒”,在本地服务器部署传统的数据库产品,不论它们是封闭的Oracle还是开源的MySQL、Redis、MongoDB等。

而到了云计算万物上云的时代,“新瓶”已经就位,从阿里、AWS以及更多体量更小的中小云计算厂商案例来看,数据库上云的竞逐有这三种“搭配”:

1、“新瓶装旧酒”

简单说,用云计算装载传统数据库产品,等于原来在本地部署,现在换个地方。

虽然都在说Oracle的颓势与云计算关联很大,但公允地说,无论是Oracle还是它的竞品MySQL等都和云计算没有根本矛盾,在“上云”概念下,不论是封闭的Oracle或是开源的MySQL都可以部署到云端,Oracle这些年的转型也主要采用这个方式。

这种“新瓶装旧酒”的玩法是所有云计算平台与数据库结合时的基础配置和基础能力,不论是AWS、阿里云、Azure这样的巨头,还是其他云计算厂商。例如腾讯云就推出“TStack”产品,专门服务企业本地Oracle的云化,针对MySQL也有专门的上云解决方案。

而这种玩法面临来自数据库产品方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不确定性,例如Oracle需要授权才能上云,而开源系统一些时候则会推出限制上云的协议。

2、“新瓶装新酒”

严格来说,“数据库上云”和“云数据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应该是上文提及的新瓶装旧酒,而后者,由于本身就原生于云环境下,是全新的数据库产品形态,所以应该属于“新瓶装新酒”。

“新瓶装新酒”作为全新的玩法,主要由大型云计算厂商引领和突破,其优势在于可以利用云原生的优势创造出许多过去数据库产品不具备的特性。

2017年阿里云推出的POLARDB就属此类,既拥有分布式设计的低成本优势,又具有集中式的易用性,从参数上看,该产品性能最高能达到传统开源数据库系统MySQL的6倍,支持单库容量扩展至上百TB级别(简单理解就是弹性大,能存更多东西,天花板高),且系统扩展在秒级完成。

AWS 2014年推出的Aurora也是“新瓶装新酒”的典型代表,原生的Amazon Aurora利用AWS平台,既具有高端商用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用性,又具有开源数据库的简单性和成本效益,从“跑分”来看,“高出典型的MySQL数据库多达五倍的性能表现”,以及“高出典型的PostgreSQL数据库多达三倍的性能”。

3、“新瓶”酿“新酒”

除了传统数据库“上云”,和“云原生数据库”两种搭配,从生态运营的角度,当云计算厂商与数据库产品方合作,双方共同开发适合云环境的传统数据库产品时,一种“新瓶”酿“新酒”的搭配也就应运而生。

与传统数据库上云不同,这样的玩法不是企业需求方去与数据库方沟通,而是云计算和数据库两个供给方的主动变革,“酿”出新的产品。

阿里云与MongoDB合作,就是一种典型的“新瓶”酿“新酒”,在原生云数据库之外,与传统开源系统通力合作,建立适合云环境的开源数据库系统。

这种合作一般不是凭空而来,往往源于已有的合作。在这次合作之前,阿里云就已经是国内最早提供MongoDB服务的云厂商,提供完全兼容MongoDB协议的云托管数据库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看,阿里云这种云计算巨头在数据库上云的竞逐中,采用的是“两手抓”的玩法,一方面与传统数据库合作改良,另一方面有自建云原生数据库。

不管什么酒、什么瓶,数据库上云的竞争离不开这些竞逐

其实云计算在数据库上云这件事上的比拼,逻辑并不复杂,无非是基础能力、技术和商务推进三个层面,而它们某种程度上都是硬指标、硬能力,很难短期内得到提升,所以新赛道竞逐,本质上还是旧有云计算实力的比拼。

1、基础云计算体系+业务理解是永恒的基础

AWS最早推出Amazon Aurora,与其电商业务的发展有很大的关联,大量的数据库业务需求暴露出传统数据库在效率和容量等方面的问题,通俗地理解,一个老城道路规划出四车道,就算在当时已经十分阔绰,但在今天依然会很拥挤。

由此,巨头们被需求所推动,纷纷推出各种云原生数据库,或者与数据库产品方合作,基于云计算体系和业务理解,在这方面的拓展是自然的过程。

阿里云也是如此,2008开始提去IOE化,与淘宝网业务的急速膨胀有直接的关联,现在去IOE化基本完成,与之对应的,除了一个巨头级的云计算平台建立起来,对数据业务的理解也经过电商、金融等业务的实践反馈,与MongoDB合作后的4.2版本更新,就是数据需求演化的结果。

对中小云计算平台来说,还必须在与客户的合作过程中增强对数据业务的理解,一边做业务一边提升自己。

2、技术高度决定转换成本大小,转换成本决定“存量转化”的有效性

数据库上云,或者原生云数据库,其市场的发展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做增量”,而是做“存量转化”,除非那些全新成立的新公司或新项目设立新的数据库。

而占据当前市场主体的Oracle、MySQL时代的存量用户需要前移到云上,这些企业对数据库需求明确、理念清晰,本身也是一种优势,不需要再进行过多的市场教育。

不过,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库的迁移是一件比过去更麻烦的事,这种麻烦程度随着数字化社会程度加深,以及客户企业本身的发展壮大而变得更棘手。在很多大型企业那里,对数据库的要求是4个9甚至5个9(后者约等于1年只允许有5分钟无法使用的时间),如果企业每天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将数据库转换到云端如同在万米高空飞行时更换飞机的引擎。

竞争的重点在于,谁能提供给客户一个更便捷、更低成本的转化方式,一方面是数据库的搬迁便捷性,另一方面是不同数据库类型的转换(例如一个使用MySQL的客户,要改变MySQL类型是伤筋动骨的事),毕竟,云数据库优势再多,转换成本太高也很难被采纳。

我们在巨头的云数据库产品介绍中,都发现了相关的字眼:

AWS:Aurora是为云构建的一种兼容MySQL和PostgreSQL的关系数据库;

阿里云:POLARDB全面兼容开源数据库MySQL 5.6、8.0、PostgreSQL 11,可实现一键快速迁移。

显然,这一方面是云计算数据库竞争的重点。

3、ToB属性的同业竞争,PK市场营销层面的冷启动问题

数据库不是全新独立的业务,其作为ToB属性的技术服务,某种程度上是企业服务的一个类别,只不过技术性质浓厚被忽视了企业服务属性。

从提供云计算服务,到提供云数据库服务,平台更深入到客户的运营管理、商业逻辑之中,企业服务、ToB的属性更浓厚,而一旦ToB属性变强,其结果就是市场拓展过程中资源比拼的性质更浓厚。

也即,数据库上云这件事可以依赖巨头本身的资源进行推广,“搭便车”冷启动,例如,阿里云与钉钉的搭售(同一客户有时候相互推销)已经是云计算行业公开的秘密,钉钉、阿里云以及“阿里经济体”资源对数据库上云业务的助力不言而喻。

类似的,AWS也是背靠亚马逊帝国迅速成长起来的。。

“新瓶”更有魅力,但它也要付出“代价”?

在Gartner发布的2018年数据库魔力象限中,AWS和阿里云双双入选,显示云原生数据库和数据库上云的“未来魅力”所在。

但是,魅力也不是没有代价,至少目前,要拿“新瓶”装酒,还面临这三大挑战:

1、更敏感的市场预期,容错率极低

交通事故天天发生,甚至撞车造成伤亡这种事都难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如果一辆正在上路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了剐蹭,舆论毫无疑问会蜂拥而上,然后给出一个大大的标题:“自动驾驶要完?”

用全新云形态承载持续了50年的数据库产品,面临更敏感的市场预期,那些原本在本地部署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旦发生在云平台上很容易招致批判。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件容错率太低了的事,只有云计算平台本身充分准备好了才能上马。

2、数据库竞争根本上仍然是产品的竞争

用茅台的酒瓶装“升级版二锅头”,二锅头还是二锅头,在口感各方面成不了茅台酒。

云只是个载体,“酒瓶”质量再好,酒必须要好喝才行,无论是AWS全球首发的Aurora,还是阿里云与MongoDB合作、自研POLARDB,做出来的产品得好用,运营更便捷、部署更灵活这些优势之外,数据库在业务层面如何贴合客户的现实的需要,做出一个全方位好用的好产品,都是直接的挑战。

2013年,淘宝核心系统的最后一台Oracle数据库下线,亚马逊公开表示到2020年将彻底抛弃Oracle数据库,但这些并不表示做了几十年的Oracle在产品层面毫无优势,阿里、亚马逊为了自己的业务发展下线Oracle,但更多企业的业务规模仍然没有够着Oracle的天花板,Oracle成熟的产品形态、完善的售后服务仍然是优势。

Gartner预测,到2023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跑在云上,但它的实现离现在还需要4年时间,对数字化时代而言,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这其中的竞争和上位,仍然充满着产品层面硬碰硬的挑战。

3、数据库上云只是“组合趋势”的一员,更多数据库大趋势必须关注

放到大环境下来看,数据库上云只是“组合趋势”的一员,数字化社会本身还有很多趋势,它们与数据库的结合是客观和内在的必然需求,例如类似与AI结。

阿里云的POLARDB称实现了“存储计算分离”机制,这是一种数据库过于庞大后而逐渐流行的架构,简单理解就是数据库在存储阶段做的事和调用、运营阶段做的事隔离开,存只管存、用只管用,它在云计算上更有施展的可能,与数据库上云趋势结合不在意料之外。

除此之外,其还集成了达摩院诸多智能化技术,大幅提升企业业务效率。相关研究成果被SIGMOD等国际顶级数据库会议多次收录。

当物联网与5G到来后,数据库与边缘计算融合,在高速、低延迟技术特性下,料想还有更多升级空间。

数据库上云在未来几年持续加码,这个过程中,必然有更多趋势将与之融合,这将是另一个更复杂的故事了,拭目以待吧。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高级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5钛媒体、36kr、虎嗅、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